近期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初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化路徑。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引擎已經啟動。
報告提出,要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 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初步測算,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到2030年大約有70%的人住在城里。這將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眾多的利好。
首先,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來大量新的投資需求?;A設施建設、房地產業建設、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垃圾和污染物處理等市政工程建設的需求增加,進而擴大對第二產業中的建材、建筑、冶金、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房地產、現代物流等行業的需求。
此外,城鎮化發展之后,隨著人口更多集聚,新的服務產業的發展空間將擴大,設計規劃、咨詢服務、金融保險、文化、旅游、休閑、家政、美容等行業的服務水平將不斷提升,從而能推動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結構的改善。
城鎮化還可以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人均國民收入將明顯增長,居民購買能力提高,這也將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向消費為主的內需轉變。
最后,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越富有,城鎮化人口比例越高,其健康產業的需求就越大,其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受此帶動,我國醫療健康產 業將迎來嶄新的歷史機遇。醫改的持續深化、人口老齡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長已經為醫療設備領域加速發展推波助瀾。“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支持國產醫療器 械發展。數據顯示,我國醫療設備銷售額持續擴大,近10年來復合增長率為21%,進出口市場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我國醫療設備與藥品的消費比例為 1∶10,而發達國家已達1∶1,我國醫療設備領域還存在較大缺口,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值得期待。